证券时报记者 曹晨
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振消费”被置于首要位置,反映出国家激活内需市场的战略决心。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消费提振展开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出加强旅游供给侧改革,携程集团相关人士建议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体系;同时,多位委员聚焦民生消费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强调将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纳入促消费核心议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主张通过精准消费券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业界专家向证券时报指出,文旅与餐饮作为服务消费双引擎,正在重构经济增长新动能。文旅产业凭借其1:5的强关联带动效应,能够激活交通、住宿、零售等多领域消费;餐饮行业则直接关系14亿民众基本需求,其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就业岗位逾百万,是稳定民生与促进内循环的关键抓手。
政策组合拳蓄势待发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明确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构建与新型消费培育双向发力。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两会记者会透露,将消费促进与民生保障深度结合,重点突破服务消费领域的制度性障碍。据统计部门最新数据,3000亿元规模的以旧换新专项资金较上年倍增,相关政策力度创历史新高。
中信建投宏观团队分析认为,即将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可能包含三个维度突破:一是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差距,提升边际消费倾向;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消费壁垒;三是构建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服务消费有望获得定向政策扶持,预期年内文旅、康养等体验式消费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针对当前餐饮行业利润率持续承压的现状,张懿宸委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建议将行业纳入“两新”政策覆盖范围,推动银企合作创新消费场景,同时优化消费券发放和使用机制。数据显示,2024年餐饮消费券核销率突破85%,但中小商户受益比例不足四成,存在结构性优化空间。
“早餐工程等民生项目与消费券政策结合,既能撬动基础消费,又可培育社区商业生态。”刘永好委员建议采用阶梯式消费券设计,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投放。呷哺集团副总裁张艳梅对此回应称,头部餐企已组建数字化联盟,可通过会员系统实现百万级消费券的分钟级触达,建议政府搭建平台聚合商户资源。
双循环下的文旅破局
在入境旅游方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扩大入境消费”纳入政策视野。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委员建议实施更开放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并同步推进支付便利化改革。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入境游客人均消费额同比激增42%,但较2019年仍存在30%差距,显示巨大增长潜力。
戴斌委员提出“首站城市”建设方案,建议在北京、上海等枢纽城市打造多语种服务体系,配套文旅旗舰项目。值得关注的是,文旅部正在试点“文旅消费中心城市”评定,通过2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沉浸式演艺、数字文博等新业态发展,预期年内将形成20个千亿级文旅消费集群。
业内专家强调,文旅消费具有“乘数效应+文化传播”的双重属性,在增强内需动力的同时,更承担着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战略使命。随着签证便利化、支付国际化等政策深化,预计2025年入境旅游将突破1.5亿人次,带动综合消费规模逾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