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马上消费金融特别呼吁广大女性提高防范意识。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电信诈骗呈现精细化、情感化特征,其中以"杀猪盘"为代表的复合型诈骗尤其需要警惕。面对披着情感外衣的金融骗局,女性用户需保持清醒认知,既要守护情感底线更要筑起资金防线。
2023年2月18日郑州新密市破获的典型案件中可见诈骗新动向:王女士通过社交平台结识自称"军官"的诈骗分子,对方通过近一个月的情感投资建立信任,借虚拟货币投资为名实施诈骗。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件呈现三项显著特征:利用特殊职业获取信任、虚假投资平台模拟收益、线下现金交接规避监管。
据反诈民警介绍,这类诈骗已形成黑灰产业链,犯罪嫌疑人通过信息贩卖锁定目标,专业话术团队维系关系,技术团队打造虚假投资平台。当受害人前期获得5-10%收益时,诈骗集团会诱导加大投入,此阶段资金损失量环比增长320%。
针对新型诈骗形态,金融安全专家提出四维防护策略:
一、建立情感防火墙。网络交友需遵循"三不原则":不透露财务状况、不参与陌生投资、不进行线下交易。警惕完美人设,建议使用"全国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基础身份核验。
二、强化金融风险认知。所有承诺固定收益超5%的理财产品均需提高警惕,可登录"中国银保监会官网-金融许可证查询系统"验证机构资质。涉及大额资金操作应实行"双人确认制"。
三、完善技术防护手段。建议开启运营商高频拦截功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进行风险扫描。移动支付设置"夜间交易限额",生物识别验证需绑定特定场景。
四、构建应急响应机制。若资金异常流动,应立即冻结账户并拨打110联系反诈专线。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电子证据链,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等官方渠道投诉维权。
数据显示,2022年涉及女性的金融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7%,但单案平均损失金额上升至28.7万元。这提醒我们,在全民反诈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用户需提升金融知识储备,定期参加金融机构举办的防诈培训,将安全防范转化为生活习惯。
值此妇女节之际,让我们携手筑牢安全防线。马上消费金融将持续优化智能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为女性用户提供立体化防护。当科技的温度遇上理性的锋芒,每一位女性都能成为自身财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案例引用来源:国家反诈中心2023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