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立足强国战略、服务"三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已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连续第13年聚焦农业农村工作,凸显"三农"工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以农产品期货起家的专业交易平台,大连商品交易所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实践经验,在2024年强化市场风险管理的同时,着力构建更为完善的衍生品工具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实体产业质效,以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统计数据表明,2024年度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及期权总成交量达13.15亿手,日均持仓量稳定在932.13万手水平,其中产业客户日均持仓规模同比增幅超10%,为农企农户风险管理构筑起坚实的市场基础。
品种工具持续优化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本年度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大商所始终立足期货市场核心功能,通过创新产品供给、迭代交易机制,为现代农业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和价格发现平台。
2024年,交易所相继推出原木期货及期权新品种。该产品体系覆盖主产区标准化交易需求,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罗廉指出,原木期货为国储林项目"储材出材"战略实施提供定价基准,广西地区依托该品种开展的"保险+期货"项目已初见成效,有效保障林农收益稳定。同步上市的鸡蛋、玉米淀粉、生猪期权则构建起涵盖原料成品、期现联动的立体化风险管理矩阵。
在产品迭代方面,大商所持续深化"一品一策"改革。生猪期货完成交割区域升贴水体系调整,创新推出整车过磅交割模式,并在LH2409、LH2411合约实现超半数交割量,交割库网络覆盖省份增加至18个;鸡蛋期货优化哈氏单位检验流程,交割效率提升30%以上;玉米淀粉期货改良包装标准,实现物流成本优化与区域贸易畅通;豆粕、玉米期权合约改革则为期限结构完善奠定基础,着力满足饲料企业不同周期的套保需求。
服务网络纵深布局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本年度文件着重强调"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商所通过构建多元化保障体系,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4年"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覆盖23省区,开展101个风险管理项目,累计保障现货51.9万吨,惠及农户6335户次。吉林汪清县大豆种植户由广成、黑龙江密山玉米种植户王爱军、河南漯河养殖户张辽等典型案例,印证着"保险+期货"模式在价格波动中的稳定器作用。目前全国已有十余省份将期货价格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保费分担机制。
在农业气象风险管理领域,大商所创新推出"温度指数"产品,在8个农业生产区开展试点应用,覆盖粮食种植、水产养殖等多元场景。通过与中央气象台技术对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气象风险管理工具。
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交易所推出"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助力19家涉农企业首次开展套期保值,依托67家产融基地构建产业链协同网络,通过"2+1"牵手工程定向培育52家农企,创新"菜单式"培训服务龙头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形成全周期、多层次的产业服务体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持续完善农产品衍生品体系:一是加速品种创新与合约优化;二是深化"保险+期货"普惠模式;三是提升产业参与深度,着力打通农企期现结合痛点,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贡献期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