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3月11日,《深圳市促进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6)》(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针对股权投资行业的募资、投资、退出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部署,着力推动深圳风投创投行业提质增效,加速建设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投资中心。
在引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深圳市推出突破性制度安排:其一针对种子期、天使期等专注于初创企业投资的基金,探索豁免传统返投指标对投资时序、资金规模等机械性要求;其二健全基金绩效评价与风险容错机制,依据基金定位实施分级分类考核。
培育市场长期资本方面,方案明确支持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深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试点,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国有资本与金融机构合作组建战略新兴产业投资联合体。同步推进保险资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本土创投基金运作,支持保险机构在深组建千亿级专业基金集群,重点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领域。
为破解行业募资瓶颈,《行动方案》提出梯度培育本土私募机构登陆资本市场,鼓励各区通过增信担保、贴息补助等政策工具,引导投资机构发行5-10年期科创专项债券,创新运用科创票据等融资工具增强长期资金吸纳能力。
退出机制改革方面,文件明确建立市场化并购激励机制,探索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并购基金网络。重点推进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本服务体系",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功能,促进国有基金份额依托平台合规流转。
针对粤港澳协同创新,方案支持深港资本在河套合作区共建跨境投资基金集群,试点"跨境商投联动"模式,通过"深圳商行+香港投行"双轮驱动,为科技企业提供"股债结合"综合融资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确立"双万计划"发展目标:至2026年末,"20+8"产业基金总规模突破万亿量级,登记备案私募股权基金总量突破万只,重要产业领域IPO退出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同步规划不少于5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空间布局,重点建设香蜜湖、前海湾等四大创投集聚区,构建创新资本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典范生态。